佛山顺德探索联围治水新模式

   日期:2024-11-27     浏览:5557     评论:0    
核心提示: 地处珠三角的广东省佛山市,河网密布,城市依水而生,以水而兴。  在佛山,因制造业扬名海内外的顺德区,内河涌近千条,但水环境问题曾一度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2021年10月,顺德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壮士断
  地处珠三角的广东省佛山市,河网密布,城市依水而生,以水而兴。
  在佛山,因制造业扬名海内外的顺德区,内河涌近千条,但水环境问题曾一度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2021年10月,顺德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水美城、以城聚才、以水兴城”,探索联围治水新模式,以水环境改善和优质滨水空间引才留才,以高品质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塑“水韵凤城”魅力。
  
  联围治水,从“零敲碎打”转向系统治理
  
  顺德自古水资源发达,水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潮流下,顺德面临河涌污染等问题,制约着城市发展。
  “十三五”期间,顺德在治水方面加大投入,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科学方法,绕进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的治理弯路,整治效果不明显。
  “以往的治水主要以末端截流为主,没有从源头、系统上去考量,全区缺乏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稂忠伟告诉记者。
  2021年,顺德放缓治水工程建设脚步,系统检视过去治水问题,总结各地治水成功案例,并结合水系特点,创造性提出联围治水模式。
  联围是顺德旧时河涌受洪潮影响形成的独立引水排水单元,围内的箱涵、河涌、市政管网相互交织,污水收集处理、河涌水体循环等各个环节互相影响、制约。从联围统一性、流域系统性出发,顺德把全区12个堤围的区域分为七大联围,变碎片化治理为系统性治理,实行一盘棋治水。同时以低成本试错,选择面积范围相对较小、治水资金投入可控和城市增值回报更有期待的南顺联安围、群力围与石龙围为试点,探索联围治理实施路径。
  按照佛山市委“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的治水方略,顺德吹响治水号角,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双总指挥的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应运而生,74名来自水利、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部门的骨干精锐专职参与治水攻坚,镇街对应成立组织架构,各村居专门设置治水专员,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治理格局。
  同时,顺德提出“水质改善、滨水空间还民、治水实现兴城”三个层次的治水目标,并按照先摸排后设计、先清岸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先治水后治城的“四先四后”治水原则,实施清岸、清源、净水、提质等以水兴城八大行动,以水环境改善实现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吸引力增加,以优质滨水空间引才留才,努力闯出一条具有顺德特色的水环境治理之路。
  
  稳步推进,标本兼治实现长治久清
  
  摒弃单纯的“工程思维”“考核思维”,围绕“源、网、厂、河、城”五大维度展开360度全方位、全要素排查,用一年时间潜心摸清试点联围污染底数,顺德才启动工程设计、建设。
  围绕治水目标可达,顺德将试点联围工程方案划分为七大专篇15个专题进行专题研讨,两个多月、30余场专题研讨会,仅设计图纸就接近两万张。经过严谨、细致、科学的论证后,总结形成“挤外水、收污水、大分流、小截流”的符合顺德实际的治水技术路线。
  试点联围,顺德坚持清岸先行,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政策。北滘镇黄龙村将规划设计的构想带入各家各户,既深化落实治水方针政策,又切实解决部分民众的实际所需,让村民从“要我治水”到“我要治水”。在群众支持下,全区累计清拆涉水违章建筑15287宗,共250.19万平方米。
  以尊重历史又立足现实的态度,顺德分督导区和实施区推进雨污分流工作。督导区以“政府引导监督,企业实施改造”为原则,其他区域划为实施区纳入联围工程统筹实施雨污分流;在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中同步探索“三线下地”实施路径,实现一次开挖解决多项问题,减少扰民;治污过程中同步整治内涝风险点,有效提高城市系统整体韧性……试点联围,顺德紧密结合省委“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部署,坚持污涝同治、强化韧性城市建设,解决三线下地、管网迁改、内涝整治等群众关切问题,以水环境治理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引领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思想之变、机制之变、行动之变,带来了环境质量之变。统计数据显示,联围内4个市控考核断面建设期内全部达标,其中银河2023年水质均值达到Ⅲ类,优于Ⅴ类的水质考核目标;文登河相较2022年由Ⅴ类提升至Ⅳ类。联围内劣Ⅴ类河涌比例逐步减少,从整治前劣Ⅴ类河涌占比49%,下降至2024年9月的5.18%。
  治水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陈村镇大都村,随着试点联围治水工作不断推进、周边河涌水质慢慢改善,村民对治水工作的态度从“不理解”变成了“我支持”,大都村也由联围治水工程的“后进”村跃变成“前进”村。
  
  治水兴城,环境与产业发展相互成就
  
  2018年1月,顺德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头号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为源头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滘镇西海大涌边上的西海二支工业区,原来低矮、破旧的工业厂房,如今变成高端现代化的厂区,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项目于2020年11月落户园内。治水带来的区域环境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发展优势,家具、塑料、五金等传统产业摇身变为以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智造为核心的高端产业。智造城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为改造前的40倍,预计纳税为改造前的8倍。
  在陈村镇文海河北面,文海河综合整治项目初显成效。北侧中集智城于2021年7月启动建设,项目一期招商率达85%。“文海河治理,我们内心雀跃,整个滨河景观带提升,员工们都有在花园里工作的感觉。”中集产城佛山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丽丽告诉记者,园区招商过程中把生态环境作为卖点,“环境好,人就留住了,产业也才发展得起来。”治水与产业发展互相滋养,园区税收原来一年只有200万元,未来可以达到1亿元。
  沿文海河北上进入仙涌村,仙涌公园一步一景,尽显水乡特色。“以前进来的时候,大片的违规建筑,商铺乱搭乱建,还向河道偷排污水、倾倒垃圾,环境非常差。”仙涌村村民陈俭联提到,在联围治水工作推动下,仙涌村大力开展清岸行动,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河道清淤净化、河岸加固美化等行动,让仙涌村再次焕发阡陌交通、小桥流水的古村魅力。
  以水兴城战略实施两年多来,顺德精细算好治水的生态账、经济账、长远账,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到建设资金一百余亿元,推动治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顺德联围治理,分三批次推进,试点联围自2022年10月动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3%;第二批联围已于2023年12月起动工建设,第三批联围正有序推进摸排等前期工作。
  在治水大会战中,顺德不断摸索探究治理理念、推进模式、工程措施,逐步蹚出一条具有顺德特色且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环境综合治理路径,实现治水兴水、美城兴城、助产兴业的多向奔赴。
 
打赏
 
更多>同类环境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环境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