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填埋技术占用土地较多。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正面临着“无地可埋”的局面,多将焚烧发电作为未来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选择。但卫生填埋对这些地区仍然起到垃圾处理的辅助功能:处置焚烧后产生的残余物质,部分不适合焚烧的建筑垃圾;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应急处置备用场地等。因此,填埋仍然发挥着保底作用,对任何一个城市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地区虽有地可埋,但因“邻避效应”,民众不让在自家旁边处理垃圾,卫生填埋选址难度较大。
堆肥是处理餐厨垃圾最有效的方法。城市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各占1/3左右。可回收垃圾通过各阶段的回收基本能够得到综合利用。如果再把分类出的餐厨垃圾很好地回收利用起来,可以减少一半的垃圾处理量。
那么,如何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和减量?德国的做法是按照源头削减、回收利用(包括堆肥)、焚烧回收能源、填埋处理的顺序,规定只有在第一层技术方案不能被利用时,才能使用下一层技术方案。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方式,垃圾分类首要的是干湿两分法。居民餐厨垃圾如果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存放,餐厨垃圾容易变质、腐烂、滋生病菌,在垃圾收集、运输和末端处理过程中成为污染源。填埋时还会滋生蚊蝇,产生臭气和渗滤液,焚烧则会影响热值,产生二噁英等。湿垃圾分离出来后,可以减少填埋场渗滤液,降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垃圾总量减少,也使垃圾填埋场寿命延长。对垃圾焚烧厂而言,不仅降低了渗滤液处理成本,而且优化了焚烧垃圾的组分,提高了垃圾热值。
从垃圾末端处理来看,地方政府要注重发展垃圾堆肥技术。分类收集只是垃圾处置的前端环节,垃圾分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端的回收、资源利用、垃圾处置。从整个垃圾处理流程看,如果末端处理环节不通,前端的分类就成了一种无用功。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垃圾处理以填埋或焚烧发电为主,受市场、技术等影响,垃圾堆肥厂的肥料销售比较低迷。部分城镇垃圾处理只有填埋一种方式,由于未建垃圾堆肥厂,餐厨垃圾被私人作坊回收,喂猪、喂鱼,造成“垃圾猪”“垃圾鱼”,或利用泔水提炼地沟油。因此,推动餐厨垃圾无害化堆肥处置是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此外,地方政府还要抓住居民垃圾分类处置这个基础环节。采取宣传、监督与奖励结合的方式,引导居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街道组织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宣传,引导居民自觉分类。同时,社区可建立居民指导员监督制度。目前有的地区已尝试每50户居民住户设一个指导员,监督分类不合要求的居民户;社区对居民指导员进行监督,查看指导员的出勤率及分拣质量。社区对分类做得好的居民实施奖励,提振居民的积极性。此外,也要发挥物业公司在垃圾分类中的主体作用,物业公司可以要求保洁员做好二次分拣和垃圾破袋工作。(刘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