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信息共享,确保承上启下。
一是建立联络机制,强化沟通交流。组建入河排污口工作联络群,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分局主要领导、分管负责人、联络员、技术团队加入,并保持与更新、交通、农业农村、水利和湖泊等部门信息畅通,实时交流工作进展,上报整治情况。
二是建立调度机制,推动工作落实。组建工作专班,每月调度进展,全面掌握存在问题,及时开展会商,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保障国家、省、市统一工作安排部署落实落地。
三是构建监控网络,科技助力保护。保康通过布设高位摄像头、低位视频桩,以交叉互补的形式实现重点流域智能化、网格化、无盲点监测,利用高科技助力流域生态保护
二、创新工作措施,注重提质增效。
一是实行月度交办制度,压实工作职责。枣阳实行生态环境重点任务月度交办制度,将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分领域、分乡镇、分部门分解细化,逐月交办、逐月排名、逐月通报、层层压实工作职责,并定期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工作经验。
二是发布“红黄绿”榜,激发比拼动力。东津每月发布在建项目扬尘治理“红黄绿”榜,并将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红黑榜”评判标准,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红榜”正向激励、“黑榜”反向约束作用。
三是实施通报机制,做好污染防治。谷城严格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月调度、月督办和月通报机制,积极开展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推动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三、锚定目标任务,深化环境治理。
一是“标本兼治”,改善土壤环境。南漳印发实施《南漳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为目标,构建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积极推进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隐患排查等相关工作,有效防范土壤环境风险。
二是开展风险管控,加强监督管理。襄州严格开展土壤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和监督管理,督促重点建设用地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报告评审,重点监管企业完成土壤环境自行监测,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三是聚焦环境改善,整治黑臭水体。襄阳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编制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一水一策”,并成功入选财政部2024年中央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获得中央财政1亿元资金支持。截至目前,襄阳已完成210个村庄环境整治和30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