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一色意境美 生态惠民留人醉——谷城县高质量推进湿地公园建设纪实

   日期:2024-12-16     浏览:14244     评论:0    
核心提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重要湿地、全国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这些是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闪亮名片。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是对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践
 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重要湿地、全国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这些是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闪亮名片。

第七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是对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好褒奖。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地球自然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简称湿地公园)以建设生态、环保、幸福湿地为目标,坚持“大美湿地 城市绿心”定位,扎实做好生态保护修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三篇文章,以高水平保护助推谷城“生态美县”建设,实现生态惠民美好愿景。民生为本见实效

针对群众反映湿地区域鸟类多了,农民种粮、种菜损失较大,影响收入的问题,湿地公园联合城关镇打造果树基地,对现有杨树林逐步进行更新,投资300万元种植柿子树、桃树、乌桕等,既增加了鸟类的食物来源,也为农户提供了经济收入,妥善化解了周边群众农业生产与鸟类保护的矛盾。针对群众反映道路破损坑洼不平、无路灯,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湿地公园投资290万余元刷黑道路7.2公里,增设路牌、太阳能路灯200余个,解决了7000余名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

 

采取共同缔造方式,多方筹措120万余元对100多亩绿化带进行改造,栽种枫杨、女贞等乡土树种,在周边屋舍立面上彩绘生态保护科普内容,在水鸟观测点附近修建沿汉江步游道800米,恢复湿地植被18亩,为游客提供优美的观鸟环境。科普宣教强功能湿地公园以打造全省一流的科普宣教中心为目标,建成870平方米科普宣教中心,采取声光电、场景还原等手段,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开展自然教育和生态安全教育,被命名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谷城县首家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湿地公园联合谷城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全省湿地保护教育学校创建工作,建成校园湿地文化科普长廊和湿地科普教室,并顺利通过验收获授牌。积极开展“内提素质 外提形象”活动,创建“科普+诗词”品牌,把诗词文化融入科普宣教工作,新增3000余米动植物、湿地知识科普诗词长廊,打造汉水文化、五谷文化、地域文化、石刻诗词长廊,举办“诗词进机关 书香润湿地”诗词分享会,“大美湿地”变身“大美诗地”。

湿地物种多又全

2024年度全国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和夏季水鸟同步调查显示,湿地公园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至此,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升至5种。目前,在这里,中华秋沙鸭、黑鹳、金雕、小白额雁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超过30种。

地处秦岭—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东南段的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133.6公顷,湿地率为51.64%,动植物种类达670余种,包括维管束植物、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其中,水鸟126种。

项目建设重保护

牢固树立发展思维,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先后争取上级资金9700万余元,整体推进湿地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监测、水系连通、水质净化、生态绿道等项目建设,修缮文化广场、7800平方米亲水平台和木栈道,新建环水步游道3300米,绿化河谷大桥桥下空间景观20000平方米,新增生态停车位和步游道,实现了路网升级、水网畅通、绿网增量,努力打造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共建共管促发展

湿地公园与辖区内的安家岗、后湖、江家洲、粉水等9个村(社区)开展共建共管活动,成立专兼职巡护队伍,按照“网格化管理、常态化管护”要求,强化巡护人员业务培训,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绿盾行动、清网行动、候鸟护飞行动等专项行动,严惩各类违法行为。

大力宣传树形象

湿地公园先后在国家、省、市、县各类媒体上发布湿地保护宣教信息、小视频400余条(个)。其中,《众鸟翔集 湖北谷城湿地保护加速推进》3天浏览量达60万人次,策划的《云游湿地 留醉谷城》《游谷城汉江湿地 庆伟大祖国华诞》等视频,累计获得流量30余万人次。2024年,“学习强国”平台采用湿地公园宣传文章、视频12篇(个),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连续几次在襄阳市抖音自然景观好评榜、人气榜上排名第二,知晓率、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群众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也成为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对外推介谷城的生态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湿地公园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胡毅力表示,将主动担负起汉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重任,以打造汉江流域生态保护“谷城样板”为目标,努力把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家门口的“诗和远方”,为大美谷城贡献湿地力量。

 
打赏
 
更多>同类环境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环境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