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赵兰生:“希望走的时候,是在拍摄野生动物的那一刻”

   日期:2024-12-23     浏览:35948     评论:0    
核心提示:一张好的摄影作品,能让观众产生多层次的丰富感受。刚刚获得有着中国自然摄影界奥斯卡奖之称、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人与自然组冠军的作品《向往》,正是这样一张有力量的存在。除夕前一天的新疆克拉玛依加依尔山上,
 一张好的摄影作品,能让观众产生多层次的丰富感受。

刚刚获得有着中国自然摄影界“奥斯卡”奖之称、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人与自然”组冠军的作品——《向往》,正是这样一张有力量的存在。

除夕前一天的新疆克拉玛依加依尔山上,五只野生盘羊仿佛古老大地上的精灵,伫立山坳,远眺前方。前方,是车水马龙的城市、正在新建的高楼以及现代化的高速公路。

城市与盘羊,保护与发展,融合与碰撞,似乎就在这一张照片里集结迸发。

《向往》。赵兰生摄

颁奖典礼后,记者采访到拍摄者赵兰生,问到秘诀,这位克拉玛依摄影家诚恳地告诉记者,从提前退休后拿起摄影设备开始,他的人生主题就只有“拍拍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有300天在戈壁滩上。”

如果有什么秘诀,那就是“我对野生动物比别人要了解一点,我有足够的时间和大把的耐心。”

《向往》背后是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经验

《向往》,一个富有意味的名字,给人增添了照片之外更丰富和深远的感受——盘羊在想什么?它们会进入城市吗?人类知道在生活的不远处,有如此鲜活的野生动物存在吗?

照片和照片传递的信息,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评委们给出的点评是,“作者抓拍到的这一瞬间,是原始自然与现代城市的碰撞,也是对生物保护与基建发展议题的思考。”

赵兰生告诉记者,他自己其实没有想那么多,甚至在他看来,《向往》在他拍摄的照片当中,并不算特别。那是除夕的前一天,赵兰生开车巡山,看到5只盘羊在远处的加依尔山上漫步,他把车撂在山沟里,拿着相机就往山上爬。等到达时,5只盘羊已在另一个山坡上一字排开,眺望远处依稀可见的城区。

尽管叙述起来非常平静,但其实要想拍到《向往》,并不容易。

原因在于几率、距离、运气——

几率。赵兰生告诉记者,盘羊有个惯,不喜欢到城市中来,喜欢在山里。能以人类环境为背景拍到盘羊,也是他拍摄20多年来第一次。

距离。盘羊性格机警敏锐,要想拍摄到它们的动物行为,人类与其的安全距离往往得保持在300米开外。

运气。盘羊的攀爬能力非常强,在山坡上如履平地,赵兰生看到盘羊那天,第一时间拿着相机就跟了上去,好不容易才没跟丢,并且顺利地拍到了它们。

按照自己的思维,赵兰生给这张片子起名《向往》,包含几层意思:盘羊向往人类的生活;盘羊向往人类不再挤占它们的生存空间;盘羊向往人类与它们和谐共生。

至于评委提到的碰撞与思考,也给赵兰生今后的创作提供了参考。“不是你认为好看的照片就能获奖,而是得有内容。”

在评委们看来,《向往》这张照片能让观众想到照片之外更丰富、更深层的东西。

《夜捕》我人生中不可能第二次拍到

不过,如果让赵兰生推荐自己最得意的照片,那肯定非《夜捕》莫属。他甚至还有些遗憾,因为《夜捕》同样参加了比赛,“喜欢的片子落选了,不太在意的片子却选上了”。

那是2023年夏天,赵兰生正在进行他每年都要拍摄的“高温”系列。夏季的克拉玛依,室外温度能达到四十多摄氏度,而戈壁滩上,地表温度则可能达到七十多摄氏度。赵兰生想拍戈壁滩上的扰流。

《夜捕》。赵兰生摄

有一天,他开车经过市区的西郊,发现高高耸立的输电铁塔上,一轮圆月正挂在上空,而铁塔上还有一个窝,是一对鹗和几只小鹗。一幅画面在他脑海中闪现:一只鹗飞翔在圆月前,犹如鹗在圆月中。

为了拍到心中的照片,赵兰生天天去观察,天天去试拍。由于天气太热,喝水又少,赵兰生身体出现了状况,去医院检查发现尿血,医生让他住院,他却说“不能住,还有一项工作要做”。

视工作比身体重要的赵兰生,在月圆的那天,来到踩点的地方,架起三脚架,将相机速度设置好,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圆月升空,天色越来越暗,鹗却始终没有出现。赵兰生本来都要绝望地收设备了,隐约中,他用眼角余光看到月亮边上有光晕,一个东西飞过来,下意识地摁动了快门。

赵兰生并没觉得自己拍到了什么。回到家后,他用电脑查看,没想到这一看,“头发都竖起来了”“太激动了”。照片中,一只鹗飞翔在圆月前,犹如鹗置身在圆月中,利爪上还抓了一条鱼。赵兰生直呼不可能,因为鹗没有夜视眼,不在夜间捕食,但它切切实实抓着一条鱼,也真真切切地被赵兰生捕捉到了。

“我这一生当中,不可能碰到第二次机会拍到这样的照片。”赵兰生感慨,那天晚上,他反反复复地看那张照片,心里默默地想,“能拍到这样的瞬间,这辈子的付出都值了。”

拍摄20余年,见证克拉玛依生态变迁

从走上摄影之路到现在年逾古稀,赵兰生跟摄影结缘已经20多年了。

20多年来,赵兰生衣食简朴,但购买摄影器材却丝毫不犹豫,前后投入已达数十万元。为了拍到野生动物,他近十年报废的轮胎就有数十条。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下雾、下雪,都不会阻挡赵兰生外出拍摄的脚步。赵兰生说,他要记录野生动物在真实环境中的生存状况。

更让人感动的是,赵兰生对家乡生态环境的记录和热爱。

赵兰生告诉记者,年轻时,他拍过国外的野生动物,也拍过克拉玛依周边的城市,但最终,他将目光和重心放在了第二故乡克拉玛依。

“我是克拉玛依人,我为什么不选克拉玛依?”赵兰生反问说。

这些年来,他拍遍了克拉玛依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比如野马、野驴、盘羊、鹅喉羚、狼、狐狸、兔、猞狸、金雕、高山秃鹫……

“克拉玛依周边的生态环境还是非常丰富的。”记者感慨说。

“政府投入很大。”赵兰生强调。

6年前,克拉玛依市看到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但没有保护组织,于是找到赵兰生,让他牵头筹备组成立工作。不久后,克拉玛依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成立,赵兰生当选会长。

6年来,赵兰生见证了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在保护生态和野生动植物方面的投入,比如修复周边生态环境、安置远程红外相机、在戈壁滩上给野生动物搭建饮水点、给迁徙鸟类建设补给点等。

辛苦的付出换来了显著的成效。“过去克拉玛依周边没有兔狲、猞狸、黑鹳、火烈鸟、荒漠猫,现在都出现了。”赵兰生说。

动物的种类在增加,数量也在增加,这让年逾古稀的赵兰生,有了更多的紧迫感。他甚至说“自己今年已经74岁了,往后的日子,都是赚的”,希望自己“走”的时候,“是在拍摄野生动物的那一刻”。

“我就是想多拍野生动物,把它们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赵兰生说。

 
打赏
 
更多>同类环境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环境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