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竺效:夯实守护绿水青山的法治根基

   日期:2025-02-19     浏览:6626     评论:0    
核心提示:竺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法学院教授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进入了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
 竺效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法学院教授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建设进入了立法力度最大、制度出台最密集、监管执法尺度最严的时期,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1+N+4”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其中,“1”是指基础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N”是指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专门法律;“4”是针对特殊地理、特定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所进行的立法。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涵盖30多部法律、100多件行政法规、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立法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涵盖广阔、特色鲜明,既有一般环境法共性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能源利用等传统领域,还开创性地从区域、流域尺度开展各类生态环境要素的系统保护和治理,比如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

徒法不足以自行。为有效提升环境执法水平,我国不断从纵向垂直与横向综合两个层面探索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比如,推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在省以下实行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解决独立性欠缺、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效能,推动法律落实。

目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正在稳步有序研究推进,以法典化的方式系统整合现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令人期待。不断夯实守护绿水青山的法治根基,亮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利剑,将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加扎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微信编辑:张菁菁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打赏
 
更多>同类环境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环境资讯
点击排行